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推进我校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的学术研究,将新时代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融入思政课教学,10月30日,学校党委组织部、统战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主办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术沙龙在B18-1121会议室举行。学校党委组织部、统战部副部长仲文婷,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博、副院长谢玉龙出席,全体思政课教师参加。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陈竹主持会议。
活动伊始,陈竹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国家统一的基石,是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精神纽带。他强调,要从第一课堂主渠道、第二课堂融合课、第三课堂拓展课“三个课堂”着手,引导学生增强对新时代民族关系的“五个认同”。
本次沙龙聚焦“讲好中华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与会教师围绕主题,结合思政课教育教学工作开展交流研讨。光亚新老师结合近期自己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知识竞赛的备赛过程,分享了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元国顺老师回顾了自己暑期思政教师实践研修新疆行的经历,介绍了兄弟院校的宝贵经验,并指出要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的重要论述向学生讲清楚,从历史角度讲清楚民族融合故事,从现实角度把鲜活的案例融入课堂。王雪莹老师建议,在思政课教学中,可以适当选取关于少数民族的案例,增加学生对少数民族的了解。沈立里博士对“共同体”这一概念进行了理论溯源,指出要从精神和生活两个领域深入理解共同体,为学生营造精神文化氛围,同时增加生活交流。周晴老师提出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深入挖掘、讲好中华民族交流交融、共同抗敌、团结奋斗的历史。满子仪老师强调,要增强课堂教学案例的系统性和情感性,以情动人,引导学生增强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
仲文婷作总结发言。她首先介绍了学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活动的相关情况,并从讲明白党和国家民族工作政策和理论、讲清楚学校相关工作要求、讲精彩我们的民族故事等三个方面与老师们进行了交流。
本次学术沙龙活动是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徐工职院在行动”系列活动内容之一,旨在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教学和理论研究工作,进一步凝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多元力量。
撰写:张星财
审核:仲文婷、陈竹
摄影:光亚新